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师生参加第10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

发布日期:2023-07-21 作者: 编辑:吕优 点击:

学院师生于79-14日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10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Hydrates”,简称ICGH10),并主持1个分会场、做了6个学术报告和6个海报展示。

郭威教授担任天然气水合物能源(勘探与开发)分会场主持人


张鹏宇老师做了题为Study on the Metastable Properties of Methane hydrate in Clayey Silt的学术报告,研究了南海泥质粉砂储层中甲烷水合物的亚稳态特性,明确了微孔隙中甲烷水合物在冰点下的分解规律,进一步丰富了泥质粉砂储层水合物的基础理论。针对德国学者Alice Klapproth和加拿大学者Nobuo Maeda提出的相平衡曲线和亚稳态区间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交流。

钟秀平鼎新学者博士后做了题为Research on the stimulation potential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hydrate reservoir的学术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南海神狐水合物低渗储层导致的产能较低问题,通过建立含裂隙介质、孔隙介质的水合物开采数值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水力压裂对水合物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规律,依据产气速率和储层采出程度,评价了压裂后神狐水合物藏的商业开发潜力。报告取得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并回答了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北京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学者们的提问。

王晓初鼎新学者博士后做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Marine Natural Gas Hydrate Reservoir Stimulation via Split Grouting的学术报告,开展了泥质粉砂型水合物储层的劈裂造缝实验,分析了水合物饱和度、劈裂液黏度以及原位地应力对储层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储层内部的裂缝扩展机理,明确了劈裂造缝改造的增渗增产效果,厘清了劈裂造缝改造的增渗增产机制。会上与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彭赛宇博士做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on de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methane hydrate的学术报告,研究了以聚丙烯酰胺为代表的水基压裂液稠化剂对甲烷水合物分解与形成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实验条件下的溶液浓度对水合物分解速率的抑制/促进效果,阐明了聚丙烯酰胺在水合物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和机理,为水合物储层改造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了现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并在会后与朱拉隆功大学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陈杭凯博士做了题Experimental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methane hydrate in the fracturing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的学术报告,研究了针对中国南海泥质粉砂型水合物储层压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讨论了压裂液侵入规律以及改造后水合物储层特性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在相关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水合物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一些建议,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会后和大连理工大学的青年学者就汇报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陈宇祥博士做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hydrate reformation during the depressurization of gas hydrate via a 1-D reactor的学术报告,研究了在一维长管实验装置下模拟水合物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在储层内的二次形成过程,证明了甲烷气体的节流膨胀效应是水合物的二次形成的原因之一。汇报取得了较好的评价,并且回答了水合物现代研究创始人之一的Sloan,E.Dendy教授的提问。

雷江博士做了题为Fines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llite in clayey silt sediments induced by pore water under the depressuriza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的海报展示,研究了伊利石在泥质粉砂水合物储层中的迁移特性,通过压差、孔径分布、伊利石含量等相互验证分析,确定了泥质粉砂沉积物中伊利石在不同流速和盐度条件下的临界迁移条件并揭示迁移机制。研究工作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就实验设计方案、微粒迁移与出砂的关系、伊利石迁移堵塞机制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得到了一致肯定。

李一铭博士做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e-filling and fracture-filling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的海报展示,研究了相同水合物饱和度条件下孔隙填充型和裂隙填充型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差异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低温高压三轴仪,揭示了不同水合物填充特征对沉积物强度参数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回答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裂隙填充型水合物沉积物制备方法的提问。

李曦桐博士做了题为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hydrate reservoirs under by depressurization combined CO2 replacement的海报展示,综合考虑甲烷生产与CO2封存的效率,得到了置换联合法封存CO2的最佳注入时间与最大封存量,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学者交流,回答了会议主席关于CO2封存模式的提问。

张世静同学做了题为Massive gas hydrate: synthesis method的海报展示,该研究基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金字塔,确定了与冷泉相关的块状水合物资源是开发的优选目标。因此,设计并加工了块状天然气水合物合成装置,该装置可合成内径为04cm、长度为040cm的水合物样品,这为进一步开展块状水合物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该研究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对装置设计展开了详细交流。


本次会议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印度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有4个学术主题,分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水合物流动保障与环境影响(气候、地质灾害等)、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能源(勘探与开发),包括4个主题报告、293个分会场报告和278个墙报展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人员共同回顾过去六年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进一步聚焦未来的发展方向。学院师生通过参加此次会议,不仅展现了学院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方向方向,面向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重大需求,明确我校在天然气水合物工科研究的技术攻关方向,助力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会议期间,还与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教授开展了学术交流。


Baidu
sogou